top of page

【憶記 I】

作者:羅淑敏

|欄目:#圖像X情感|


記憶是會隨著時間褪色的,但一些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被遺忘的記憶,有時會不經意間在腦海中閃現,而出現的記憶片段多數是一些與情感有關的烙印。深邃的情感記憶往往可以潛藏多年,甚至以為已經完全褪色了,但原來這些情感做成的烙印是不會消失的。


這幅「病房彌留」是著名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 (Edvard Munch) 繪畫他孩童記憶的一個畫面,病床上的主角是他摯愛的姊姊蘇菲 (Sophie),那一年他十四歲。蒙克的媽媽在他五歲時死於肺結核,之後蘇菲也患了同樣的病。當年沒有醫治肺結核的藥物,患者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機能衰退,慢慢一步一步走向死亡。可以想像,年幼的蒙克伴著日漸衰弱的蘇菲,除了見證著她肉體上的折騰,他一定也感受到姊姊面對死亡的恐懼。由於他們的爸爸是一位嚴肅的父親,家中各人並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,小小年紀的蒙克除了壓抑心中的不安,一直無法梳理如此複雜的內心世界。因此,死亡和恐懼成為他日後作品中兩個重要的主題。


蒙克三十二歲那年畫了這幅「病房彌留」,畫面停頓在蘇菲彌留的一刻。圖中的人物都穿著黑色的服飾,大塊大塊的身影就如一尊尊沈重的石像。綠色的牆和橙色的地板突出了人物的造型,每個人都凝滯在自己的思緒當中。他們之間沒有肢體的觸踫,沒有眼神的交流,彷彿當刻的痛苦只能讓各人獨自去承受。畫面最左側身倚向牆的男子便是蒙克,他背著病床,低著頭,左手插袋,右手按著牆壁,一副無力動彈而又無法面對的樣子。



Edvard Munch, Death in the Sickroom, 1895


事隔十八年,蒙克通過這幅畫才能不掩不避地正視蘇菲彌留那一刻,當年病房中的細節或許不盡相同,但那種孤獨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绝望的情感烙印,表現清晰。蒙克自己說過 : 「我的藝術是一種自願的告解,一個理解我和生命之間的關係的一種嘗試 …」("My art is really a voluntary confession and an attempt to explain to myself my relationship with life …”)


我們常以為時間是消磨痛苦記憶的良藥,但深邃的情感記憶是不會消逝的,只有面對和正視這些情感烙印,我們才能明白當中的意義。

 



23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