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決定的重擔】

Updated: Jun 7, 2021

作者:羅淑敏

|欄目:#圖像X情感|



遷徙和流放從來不是輕易的決定,最近重看了一批三十多年前越南船民繪畫的圖像,再次感受到當中的重量。面對同樣動盪的大時代,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,遷與留的人承受的情感重擔是相通的。


2007年的一個下午,我訪問了「藝術在醫院」的創辦人之一梁以瑚女士。在訪問完結後聽到她和「園泉」的年輕藝術家從1988開始,在白石越南船民營完成了一項三年的藝術創作計劃,並且收集和保管了數百幅船民創作的圖畫,當中有成年人和小童的作品。


1988至1991年是香港越南船民的第二個高峰期,白石屬於禁閉式難民營,最多的時候住了二萬多名船民,他們與外界完全隔絕。當年的計劃是希望借創作讓船民有一個抒發情感的空間,所有的創作沒有前設,就像私人的日記,讓純粹而真摰的感覺帶動創作。我對這批作品的圖像作了兩年的研究,發現當中有很多強烈、複雜、混沌,而且不能用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情感。


這兩幅圖像是同一位船民的作品,一幅是鉛筆畫,另一幅是水粉畫,相信後者是前者的再造創作。兩幅畫的構圖、風格和內容都很相近。畫的是同一個時刻的情景,一眾船民正在走向停泊在海中的漁船,開始他們那不可預知的遷徙命途。儘管兩幅畫驟眼看上去十分相似,但細看時,兩者抒發的情感有那微妙不同的焦點。


兩幅圖像的背景都是天和海,但感覺並不一樣。鉛筆那幅雖然是單色但感覺有點躁動,天上卷卷的污雲與海上連綿的海浪描繪雲湧浪急的情境;水粉那幅的天和海用同一色系的橙和黃,勾畫熾熱但相對平靜的日落景色。兩幅圖中的人物都是疏落有序地走向海中的漁船,值得注意的是隊末一對大人和小孩。在單色的圖像中,他們手牽著手走進動盪的大海裡;而色彩那幅,小孩騎在大人的肩膊上,大人的腳步並不穩當,半蹲的身姿顯露了肩上的重擔。


這兩幅圖像的作者將離開一刻的主題重複創作,當中觸動的情感定必深邃得不能忘卻。由於深邃,作者在繪畫時未必很有意識,多半是創作時有意無意之間把動盪不安的大紛紜和個人承受的重擔,借躁動的天和海和一對人物在兩幅圖像中抒發出來。


我們都是情感的動物。畫家林風眠指出藝術是關於情感的,而他相信藝術最大的作用是去撫平人的心靈。若果我們不迷信藝術只是少數人擁有的特異功能,不執著作品的技巧和美學,作畫根本就是一種用圖像表達的語言。面對複雜紛亂的情緒,圖像的表達又往往比語言來得直接。



 



31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